“作声” 与 “做声” 的区别,哪个是错别字?

做声是错别字,正确写法应为作声

"作声"是一个常用词语,主要用于否定句中,表示发出声音或说话的意思。这个词中的"作"字表示发出、产生的意思,"声"字表示声音,两字组合表达了发出声音或说话的行为。

从词源上看,"作"字在此处表示产生、发出的含义,这与古汉语中"作"的用法一脉相承。而"做"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进行、制作等含义,但在表达发出声音这类行为时,应使用"作"字。

在现代汉语中,"作声"主要用于以下场景:

1. 描述保持沉默:"他一声不作,静静地听着。"

2. 形容寂静氛围:"整个房间里没有人作声。"

3. 表达谨慎态度:"大家都不敢作声,生怕打扰到他。"

"作声"这个词在使用时有以下特点:

1. 常用于否定句式:"不作声""没作声"

2. 可以与数量词搭配:"一声不作""半声不作"

3. 可以表达程度:"完全不作声""始终不作声"

需要注意的是,"作声"一词在使用时具有以下语言特点:

1. 多用于描述沉默状态:"他低着头,一声不作。"

2. 常表达谨慎或顾虑:"大家都不敢作声,害怕惹祸上身。"

3. 可用于形容安静氛围:"教室里鸦雀无声,没有人作声。"

在书面语中,"作声"一词常见于以下语境:

1. 小说描写:"她红着脸,不敢作声。"

2. 场景描述:"深夜的图书馆里没有人作声。"

3. 人物刻画:"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很少作声。"

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看,"作声"作为一个固定词语,其写法已经约定俗成,不能随意更改。使用"做声"是不规范的写法,应当避免。这个词体现了汉语词语的规范性,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含义。

在实际应用中,"作声"还可以用于多种表达场景:

1. 描述课堂纪律:"同学们都认真听讲,没有人作声。"

2. 表达紧张气氛:"面对领导的质问,没有人敢作声。"

3. 形容严肃场合:"追悼会上,人们默默站立,不作声。"

在使用"作声"一词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. 语境的适当性:"在庄重场合不宜作声。"

2. 感情的表达:"她伤心地哭着,一声不作。"

3. 语气的把握:"他虽然有话要说,却不敢作声。"

在日常交际中,"作声"的使用也要注意以下方面:

1. 注意场合:"在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,不要作声。"

2. 把握时机:"看到对方正在专心工作,他识趣地没有作声。"

3. 理解含义:"她欲言又止,最终没有作声。"

正确使用"作声"一词,不仅能够准确传达意思,也体现了对汉语规范的尊重。在各类写作和交际场合,我们都应当使用"作声"这一规范写法,避免使用"做声"这一错误形式。


无错字-中文智能校对无错字
© 2016 - 2025 北京无错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05号